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

院生組職棋選拔真的比社會組輕鬆嗎?


這兩天社會組複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,熱情的棋友們看到社會組競爭激烈,不禁覺得院生組選拔難度低多了。真的如此嗎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其實,走在漫漫的考職棋之路上,院生的淬鍊遠比大家想像的還多。每年7個月、每個月3個周末的院生培訓,家長們的接送、陪伴、等待、煎熬,院生從D組力爭上游至A組,每年年度總積分排名前12才有資格考院生組職棋選拔。這過程少則12年,多則45年。因此,這與社會組從初賽、複賽、到決賽,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來比,當然算是長期抗戰。所以,就辛苦和煎熬程度而言,院生組不比社會組輕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也許大家會覺得,既然社會組那麼難下,是否由社會組選出的職棋較強?其實不盡然。考職棋當下的成績與其在職業賽中的表現沒有直接的關聯。放眼台灣目前職棋領先群,除王元均當年是社會組第二名考上之外,其餘多數是院生組選上職棋。這說明職棋選拔賽只是一個門檻而已,至於是否能成為表現出色的職棋,關鍵還是在於提早立定志向、潛力、努力,以及對圍棋的熱愛。
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作者:台灣棋院Lu 日期:2017.7.16)
留言
Kuosun Sun Gloria Cho 、林修平以及其他 61 人都說讚。
台灣棋院 我是社會組晉升職棋的家長,同時有管理院生幾年的經驗,加上我對棋院高層的了解,這個問題,我有很深刻的理解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院生組和社會組棋手與家長的辛苦、煎熬,我都很清楚。其實,台灣棋院最辛苦的是院生家長。每個訓練的周末,我從電梯門出來,看見家長們守候在弈廳外,我心裡就覺得很不捨。想像您是來自新竹桃園的院生家長,在上了5天班之後,繼續來棋院上班,您累不累?這當中有的還得帶著幼兒來,有的是阿嬤守著。一年當中,大家過著沒有周末的日子7個月,除重要選拔外,無法自由參加外面的比賽。所以,客觀來說,院生組的付出與社會組的付出來比,應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院自成立以來,就有院生制度。既有院生制度,一直以來,就是院生取兩名,社會組也有兩名,兩個管道是分公平的。棋手與家長做任一選擇,就是得接受其中的優點和缺點。社會組這幾年來,因為賽制的改革,變得更煎熬,但是公平性提高了。舊的賽制是院生組落選8個,加上社會組初賽選8個,16人單循環賽,下15輪,缺點是比到後面,常常會發生做人情或是鬆懈的狀況。現在社會組是院生組落選的(至多)10人,加上社會組初賽選(大約)15名,共24人分兩組,12人取前4名進決賽。所以,社會組初賽已經取到了第15名,是以前的兩倍,而且初賽也下7場,提高了準確度,如果減少院生組落選直接下複賽的名額,其實,與現行賽制選出的結果差異不大,因為,複賽取各組前4強,決賽8人取前兩名,都是要棋力表現最強,才能出線。個人認為社會組進不了初賽前15名的棋手能在複賽和決賽冒出頭的機率已經很小了。所以,院生組落選者不必參加初賽,當然是院生的福利,但是真的沒有排擠到非院生的權益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至於名額的分配,不少人建議應該總數減少,但棋院高層的想法是,希望每年選到的4位中,能有較有潛力,又能及早立定志向的年紀小一點的棋手,他們可能是台灣未來的希望,能下出好的國際賽成績,才能吸引企業的贊助。棋院選拔職棋的目的主要是要挖掘有潛力的棋手,而不是發證照的概念。因為當今國內外的高手都在十幾歲就有很好表現,再者,如果棋手發現自己無法有好表現或不想繼續走圍棋之路,20歲還來得及轉換跑道。
不可諱言,現在許多棋手選擇自學,全力拼圍棋,院生的競爭力在下降中。另一個原因是院生的年紀較小,成熟度不足。棋院當務之急是強化院生的競爭力,我們會在今年的院生訓練做些改革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結論是,因為本院有院生制度,院生組和社會組錄取名額2:2短期內不易改變(棋院高層不會同意,個人無能為力),但是,不論是黑貓還是白猫,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。重要的是要保持對圍棋的熱愛。至於升職棋與否,透過哪一個管道晉升,都是自己要算清的變化圖,棋手和家長都要謹慎。



Huang-Chih Sung 當院生有多辛苦,如人飲水冷暖自知,旁人是很難體會的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《名人書房》王銘琬、劉黎兒:享受邂逅與挑戰,透過閱讀體驗人生(完整版)

https://youtu.be/SG9nLN-DgOE(影片網址) 《名人書房》王銘琬、劉黎兒:享受邂逅與挑戰,透過閱讀體驗人生(完整版) [名人書房] 名人書房2020年6月26日 旅日棋士王銘琬與知名作家劉黎兒,在不同領域各擁一片天,外界想像職業棋士應當嚴肅又...